服务热线:

020-81555006

新闻正文 / News Transcript
佛山艺术收藏界的圈子文化
来源:佛山日报 | 作者:- | 发布时间: 3357天前 | 210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中国从古到今,圈子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社会现象,中国人特别愿意做圈子。圈子文化在中国的主流文化里占有重要地位,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一种组织基础。


圈子的好处,一是降低沟通成本,迅速建立信任关系; 二是相互学习,减少购买风险性。但同时也有局限性。圈子与圈子之间因利益相互排斥。藏家阿杰告诉记者,每个圈都有相对固定的收藏对象,选择了这位名家,则是对另一些名家的放弃; 圈子也是讲感情的,明知是有投入、没产出的,考虑到长期在这个圈子混,不愿得罪,有时会硬着头皮花钱把东西买下来。

正如电影《无间道》 里经典台词,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。同样,有圈子的地方也有江湖,也会产生人与人的不信任、利益和金钱的纠葛等。因此,一个收藏圈子要很团结地维持下去,需要圈子中的每个成员真诚付出。

圈文化更需文化内涵

佛山不少藏友从天光墟等地起步收藏,虽然有一定敏感,但受到个人艺术素养的局限,收藏品种较为“小气”。现在有很多民间收藏者,大量收藏瓷器、佛像等藏品,一件买下来几千或几万元,一屋子估价几千万或者上亿元,但拿到鉴定行家面前,要么一屋子被鉴定为赝品,要么被鉴定为“有历史价值、无艺术价值”,这样的情况,民间比比皆是。

在广州藏家钟锦恩看来,中国收藏界起步比较晚,改革开放后进入圈子里的很多是暴发户、万元户,跟进的主要是明清瓷器。但最近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,收藏者的文化内涵提高了。

古玩行业整体水平不算高,有的人急功近利,只要有点小赚头,今天买的明天就加价卖掉。然而艺术品是有其特性的,需要“捂”。如今广东很多古玩商喜欢去国外淘货、国内卖出,其他地方的行家都来广州、佛山扫货,“广东艺术品行业经济总量全国可排进前三,但艺术氛围连前十都排不进。当然也有高端行家,眼光长远,盯到了像青铜古镜等升值较快的藏品。”钟锦恩谈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