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
020-81555006

新闻正文 / News Transcript
古代皇帝爱喝的茶,看看你是否也喝到过?
来源: | 作者:pmoe0c1cd | 发布时间: 1846天前 | 18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贡茶作为我国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

 

循着文字记载的蛛丝马迹,贡茶之源头可以追寻到周朝。

 

根据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记载:“周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,……茶蜜……皆纳贡之。”表明西周时期,巴国就已将茶作为贡品,进贡给帝王。

 

贡茶初始,仅属于土贡性质,自唐代开始,贡茶有了进一步发展,逐渐形成了贡茶制度,并由此一直沿袭至清王朝。

 

唐朝最早在湖州长兴和常州义兴宜兴交界的顾渚山设立“贡茶院”,纳入官府直接管理,并设官督造,细求精制。

 

每集“役工三万人、工匠千余人”,采制贡茶“顾渚紫笋”,并按规定时间送抵京城。

 

唐朝贡茶的采制及烹饮较现代来说已是纷繁复杂,时至宋朝,又在唐朝制茶饮茶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。

 

特别是宋徽宗赵佶,不仅爱茶,而且懂茶,其亲自撰写的《大观茶论》的问世代表着宋朝茶饮的巅峰,而其宫廷贡茶的采制也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。

 

宋代除了保留顾渚山贡茶院,贡焙重心由浙江逐渐移往建安(今福建建瓯市),境内建溪两岸、凤凰山麓盛产茶叶,且天然品质好。

 

北苑是宋朝的御茶园,生产龙凤团茶专供御用。由于精美而良好的品质,北苑贡茶成为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标志性的御茶,历经六个朝代,持续御贡458年之久,在中国茶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。

 

历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(今建瓯)建立“龙焙”(供皇帝享用),并遣使臣督造贡茶。宋徽宗赵佶在《大观茶论》里说:“本朝之兴,岁修建溪之贡,龙团凤饼,名冠天下。”

 

贡茶制度是封建皇权制度的产物,一方面,它是靡费扰民的苛政之举,令许多茶区、茶农不堪重负,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。

 

贡茶的采摘和焙制,“工甚大,造甚精”,到了茶叶采制的季节,“女废蚕织,男废耕农,夜不能息,昼不能停”。且当时的运输条件,将贡茶运送到京都则更为不易。

 

世人皆知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诗句,但对“牡丹花笑金钿动,传奏吴兴紫笋来”却未必熟知。

 

前一句讲的是用驿马千里送荔枝的情景,后一句则是快马专程送贡茶。

 

但另一方面,贡茶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。